(一)以賦權、增能,打造效能教育團隊
以「賦權、增能」理念,促進同仁自我的效能提升。同時以身作則,積極倡導鼓勵同仁抱持承擔的信念,把自己的責任往外擴張一些,多承擔一些,建構一個使命必達的行政團隊,積極合作的團隊。其具體作法有增進同仁工作價值感、提升服務品質;激勵團隊正向氛圍、發揮個人優點;加強同仁典範學習、增進專業知能;強化團隊知識管理、促進創新經驗;落實PDCA理論、持續精進組織。
(二)以使命、價值,發展教師專業社群
「教育乃百年之志業」,優秀教師是學校經營的支柱,也是學生生命中的「貴人」,如此的教育使命是價值與意義的實踐。然而面對學習革命的來臨,教師專業發展須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變化。其具體作法有實現組織承諾、打造歸屬感受;力促分享合作、營造信任氛圍;持續精進學習、持續發展教師專業社群、引進科大及企業資源、業師協同教學。
(三)以多元、深化,精緻校本特色課程
建立豐富而多元的學校本位課程,是學校特色經營的一大關鍵因素。課程整合多元智能,讓學生探索科技與人文領域,並涵蓋潛在課程、認證學習及學習檔案等,在未來逐年修正發展過程中,課程分組教學朝向適性化、精緻化;彈性學習時間朝向多元化、客製化,以建構成就學生學習表現之舞台。
(四)以生命教育,建構全人發展的學園
要以「生命」的完整性,來思考、建構全人發展學園,讓學生擁有生存能力、涵養出生活態度、適性的生涯發展、創發出生命價值,兼備知識與能力、兼具理性與感性、兼得修己與善群、兼顧本土與國際、兼融夢想與現實,而能自我實現。
(五)以未來觀點,培育學生關鍵的能力
新世紀教育的使命,在培養學生素養導向的關鍵能力。關鍵能力是可轉化的、多功能的能力,是由知識、技能、態度所組成。其具體作為有落實校本課程,兼備知識與技能;注重潛在課程,促進多元學習;發展學習型的學生社團、成就學生適性發展。
(六)以全球視野,推動國際文化的交流與學習
因應國際化需求,將學生所需的視野與移動能力,融入在學校課程與活動之中。包含國際文化學習、世界公民視野、國際交流合作、國際文憑課程等。以全球網絡來增進師生國際交流、文化體驗。其具體的作為有強化外語學習環境、促進外語學習;發展國際文憑教育、提昇國際視野;擴展策略結盟、締結姐妹學校,增進國際交流。
(七)以人文、藝術,營造人文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場所,也是學習活動的延伸。環境具有啟示與示範的作用,能強化正向氛圍與潛在性格,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其具體的作為有邀請師生共同參與,營造特色教育情境;持續改善校園相關情境,更新場館設施;落實節能減碳、環保教育政策;運用景觀藝術、營造優雅情境;活化特色建築、增添校園亮點。
(八)以關懷、友善,建構無障礙的空間
落實全校性友善環境,積極推動全校軟、硬體無障礙空間改善,營造全方位的融合教育,並為所有的特殊需求學生量身訂作個別化的學習環境,讓「工農有愛、全校無礙」。
(九)以雲端、科技,建構數位學習園地
因應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學習」之需,教師不再只是知識提供者,更是學習促進者和輔導者。要善用資訊科技,讓學生擔負起大部份學習責任,成為學習啟動者與問題解決者。其具體作為有充實軟硬資源,建構雲端系統;整合數位資源、架構學習環境;積極推廣,增進學生學習成效,提升科大升學率。
(十)擴大社區參與,增進學校的能見度
少子化是目前台灣人口變化的趨勢,身為教育者如何將越來越少的人力,教育出更多能承擔未來的學子,有賴大家共同的努力。其具體的作為有運用各種機會至國中宣導;規劃職涯試探活動,協助社區內國中學生適性選讀職業學校,以發展其潛能;運用媒體宣傳學校特色(如臉書社群、媒體),加強行銷,增加學校能見度。
(十一)統合群科概念,跨領域資源的分享
學校的資源當由全體師生所共享,職業各群科均有其個別的特色,跨領域間資源的共享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其具體作為發展跨群科專題製作課程;師資及設備共享,建立生物科技、機電整合、汽車電子、綠能科技等多面向群科專題製作。
(十二)有效資源統整,促進校務經營發展
連結熱心家長會組織、校友會組織、政府機構、國內外學術單位、民間企業、民間組織等,強化產學合作,整合各項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緊密結合,全方位促進校務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