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你的性價值觀
◎性價值觀問卷
下面有幾題是非題,請你依照自己的看法作答:
( )1.美國的大專青年在男女關係上態度極為放任,所以他 在選擇配偶時,不會在乎對方是否「貞潔」!
( )2.無論男、女在婚前沒有或少有性行為者,婚後的適應情況(夫妻相處、性關係…)較婚前有較多性行為經驗者為佳。
( )3.在異性交往時,採取較謹慎態度者(不隨便與友伴發 生性行為)不僅不會被譏為「老古板」,反而較易贏得對方的尊重與信任。
( )4.異性交往中,男性比女性更在乎對方的學歷與成就。
()5.異性交往時可以不必考慮對方的家庭背景(如對方家人的社經地位、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因為雙方是否能和諧相處,與彼此之家庭背景無關…
( )6.雙方相互了解的程度在「談戀愛」上的重要性,不如彼「一見傾心」來得重要。
( )7.平常較孤僻、較不快樂的人,可能因為「戀愛」的神奇力量,而變得活躍、快樂、喜歡與人相處起來。
( )8.平常即有自己的休閒嗜好、知心朋友的人,比較不易因「失戀」而一蹶不振,所以也較不會對異性付出真情。
()9.由於我們的社會對與「性」有關的行為表現,存有許多禁忌,所以個人在滿足性動機方面所受的挫折,遠高於其他生理方面的動機(如飢渴、睡 眠……)。
( )10.真正引發我們嚴重衝突或適應困難的,往往不是個人在性方面實際做了什麼,而是我們對那些行為與做法的看法如何。
性價值觀問卷作答完畢後,教師即針對每題中的重要關鍵處進行討論:
1.除了少數文化較素樸(尚未形成高度物質文明)外,大多數的民族在性方面均有片面要求「未婚女性」要保持婚前貞潔的傳統,因此即使在性方面很開放的國家(如美、丹、瑞),男性在選擇未來伴侶時,均會傾向於找較貞潔的女性為對象。這可能是一種社會期望,卻也反映出男性對自己的性能力較無信心,惟恐被有經驗的女性操弄、譏嘲之心理。因此借著開放、自由的名義,要求與異性任意發生性行為者,往往以存著玩玩的心,根本無意與對方建立深厚感情的男性為主。相信你應能判斷此題之是非囉。
2.一般人常認為性經驗豐富者,婚姻關係會較佳,因為彼此在性方面的適應較好,結果正好相反。夫妻雙方(或一方)在婚前有豐富之性經驗者,婚後反較不易從單純的性關係中得到滿足,而較易有婚外性行為,彼此之衝突反而更多。故要求自己潔身自好,也尊重別人潔身自好的心態,才是建立深厚情感的基礎。
3.依據問卷調查之結果(美哥倫比亞大學),與異性交往態度較隨便,且輕易答應對方性方面之求者,反易引發對方之輕蔑,也常引發自己之自眨情緒,所以在異性交往時採取較謹慎,保守態度者,較易贏得對方之尊重、珍視。
4.由於社會對男、女之要求仍有差異(即使在男女平權運動高唱入雲的美國,婦女仍視家事為自己的責任),故男性在追求女性時往往會找學歷、成就較自己略低或相同者為對象,如此較能維持住男性脆弱的自尊。
5.實情是要與人深入交往之前,必須先了解對方之家庭背景(父母從事何種行業,父母相處情形如何?父母子女間又相處得如何?父母對子女的異性交往抱持何種態度…),才不致遭遇遇人不淑的後果。不管社會再怎麼進步,教育如何發達,我們許多的基本習慣(與人互動之型態、向對權威之心情、對責任的看法…)仍是在家庭塑造的,從個人與家人如何相處上,可以大致推測出以後他可能與我如何相處,因此這部份因素要予以重視。我們不能武斷地說:「歹竹不會出好筍」,同樣的我們也不可以說:「歹竹一定出好筍」,要付出感情之前,先到對方家裡走動走動、了解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6.「一見鍾情」一直是社會心理學家感興趣的研究題材,而其重要性究竟如何?人真的有敏銳的直覺能力在一眼或一次聚會之後就能準確判斷對方與自己相合的程度嗎?實驗研究均古訴我們「一見傾心」是錯覺的成分多,因為人常欠缺「自知之明」,常有太多「先入為主的觀念」(偏見),且常「過分高估自己的判斷力」,太易相信「奇聞軼事」,甚至會「誤置因果」「誤以為自己有能力控制任何情況」,所以造成偏差的社會知覺。一見鍾情可能很重要,但它不一定很正確,所以即使有了這種感覺,仍宜按步就班地與對方交往,才能作出較正確之抉擇。
7.「戀愛」的確有改變人的想法、行為之力量,同樣的,習慣也自有其恢復原樣(俗謂故態愎萌)的強大力量。人的行為、想法在定型之後,要改變十分不易,有些形態即使透過長期的心理諮商也不一定能順利改變成功。所以如果你交往的對象平常就有憂鬱、消極的傾向,你所能做的合理預測是:「他有可能以這副面貌與我共同生活的」,那時這種憂鬱、消極甚至叛逆,還有吸引我的力量嗎?
有些女孩不喜歡男生抽煙,在彼此尚未確定身份(如朋友、情侶…)之前,男生可能戒煙以投心儀的女孩所好,一旦彼此身份確定後,男生的安全感恢復了,可能抽煙行為又跟著出現了。戒煙不過小事一樁,卻已如此不易,更遑論整個生活型態之改變了。所以千萬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戀愛」可以把對方改變為我理想中的模樣。較可能的預期是:他仍然會是這個樣子,而我也因為習慣了,所以不覺其怪,不覺痛苦。
8.平常即能適當安排自己的時間,樂於參與活動者,在異性交往過程中,仍會表現出良好的適應能力來,故他有可能是個好情人,將來也有可能是能協助你渡過難關、帶給你快樂的伴侶。面對樂於與人交往,喜愛活動精力充沛的異性朋友,最好不要用「分手」來要脅他,因為他雖然會動真情,卻很可能較快地從「挫折、失意」中超脫出來,所以的確較能因應失戀或失敗的打擊,但並不一定就此吝於付出真情;相反的,由於這種人較不畏懼失敗,故可能比羞怯、憂鬱者,更敢付出真性。
9「性行為」不僅能帶來快樂滿足,也會帶來需要人照顧的嬰兒;性行為沒有節制還可能帶來性病、愛滋病、醜聞、暴行甚至亂倫等後果,所以任何由人類組成之社會均對「性」有所規範。因此人類的「性行為」不僅有生物性的功能,還充滿了社會意義!所以我們從小就可能在「性探索」方面受過責罰、創傷等,這些經驗均影響了我們現在對性的態度以及看到別人的性表現會立即作出是非善惡之判斷等。我們在性動機所引發的行為、看法上,的確較易受挫折。
10.這是目前諮商理論中很受重視的原則,「性」所以會引發個人如此多的紛擾、痛苦,的確是由於個人對「性」有太多的偏見、誤信、誤解與禁忌而造成的,所以假設我們能將(性)的行為表現與個人的觀念、規範作一徹底的整合,將不必要的誤信與禁忌去除掉,或許可減除一些困擾
(鄭玄藏,民83,性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