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媒體報導 |
![訂閱新聞媒體報導 RSS (另開新視窗)](/CSSsetting/036/images/common//button-rss01.gif) |
|
|
|
|
|
新聞媒體報導列表
標 題 |
深耕三好校園 松五傳承不懈 |
發布日期 |
2018/10/27 |
發布單位 |
校長室 |
點閱次數 |
430 |
詳細內容 |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松五分會,10月20日於台北道場召開2018年會員大會,松山工農校長楊益强、中山國小校長鄒彩完及榮獲教育部2017技職教育貢獻獎的陳茂璋老師等貴賓蒞臨會場。大會並特別邀請中山國小校長鄒彩完及松山工農校長楊益强,分享「國小教育的翻轉與創新舉隅」及「生活有目標、校園有希望、學生有未來」。
中山國小校長鄒彩完表示,有鑑於學生人數日漸減少,資訊發達但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卻低落,在少子化狀況下,每個孩子理應受到更好的學習照顧,學校開始積極思考如何「翻轉教育」,由「老師的教」翻轉成「學生的學」,由「教師+教科書」翻轉成「自主學習行動學習」,由「教導最終結果」翻轉成「鋪陳學習歷程」,由「競爭式學習」翻轉成「共生式學習」,由「量的教育」翻轉成「質的教育」,由「有目的的教育」翻轉成「有意義的教育」。
鄒校長闡述在文化國小校長任內,有關國際文化校本特色課程,學校如何啟發學生「讓孩子為自己而學」,打造一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小學。跨國家特色課程中,舉辦國際筆友信件交流、向國際學伴介紹我的生活、寫信馬拉松(為世界人權而寫)等活動,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社會關懷、批判思考、團隊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簡言之,現今的學校教育理念,應該拋棄過往記憶、背誦、標準答案的思維,著重學生的創新連結才是未來取向。
楊益强校長接著分享「生活有目標、校園有希望、學生有未來」,松山工農今年已是連續第四年成為三好校園,雖然在臺北市並非成績最頂尖的學校,然而成為三好校園,使松山工農在臺北市七所公立技職學校中,成為最亮的那顆星。究竟成為三好校園有那些優點呢?楊校長表示,隨時警惕自己、隨時改變自己及隨時喜悅自己。松山工農成為三好校園後,期望使學生的生活有目標、校園有希望、學生有未來。
在「生活有目標」方面,以品德教育為中心,借重松山工農是臺北市唯一一所有農科的學校,強調農科表現,以發展出學校特色,鼓勵學生們參加技藝競賽,在比賽中肯定自己,並透過辦理活動及運動舒壓,讓學子們找到興趣、快樂及未來。
在「校園有希望」方面,以「學生好」為中心,鼓勵老師們參加競賽,奪得獎項,例如全國技藝教育績優人員、特殊優良教師,乃至師鐸獎等,使老師們的努力獲得校外的肯定後,正面回饋及影響校內的學生們。
在「學生有未來」方面,特過學校改變,成為佛光會三好校園實踐學校、舉辦多場生命教育講座及接受佛光會松五分會贈書「星雲大師全集」等,具體引導學生們落實「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行三好,使松山工農的表現日益傑出,除了連續第四年成為三好校園外,更獲得友善校園卓越學校、全國績優學生社團學校、生命教育績優學校、品德教育績優學校等,楊校長特別感謝佛光會將三好帶進校園,成就松山工農更優質的表現。
|
相關連結 |
(點選連結時,會以開新視窗方式呈現) 深耕三好校園 松五傳承不懈 |
相關檔案 |
(點選檔名時,會以開新視窗方式呈現)
|
|
|
|
|
|
|
|
|
|